•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广州 深圳 珠海 汕头 佛山 韶关 河源 梅州 惠州 汕尾 东莞 中山 江门 阳江 湛江 茂名 肇庆 清远 潮州 揭阳 云浮

广东一年增177万人,他们去了哪?为何你想象的人口逆转没发生

2019-03-25 19:04 来源:南方网 叶洁纯 王彪 郑佳欣

  前阵子,有个热词叫“人口逆转”,说的是改革开放以来人口“孔雀东南飞”的趋势发生了部分逆转。有报道称,多个中西部省份出现人口回流的现象。

  “人口逆转”真的发生了吗?

  广东给出了这样一组数据:最近5年,广东扣除自然增长人数后的新增人口数量分别约为14.82万、51.65万、68.72万、68.47万和84.24万。去年,广东常住人口新增177万,连续第四年达到百万级,超苏鲁浙三省之和。

图片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如此大量的人口流入,他们具有怎样的特点,又去了广东哪里?为什么人们说的人口逆转没有在广东发生?

  人口涌入、人才汇集的背后,是怎样的广东“宝藏”吸引着他们纷至沓来?

  清华北大毕业生除了留北京,最爱去哪里?

  李彬还清晰地记得那则招聘信息。2016年,美的集团到大连理工大学开展校园招聘时明确提出,只招博士。“一家广东的家电企业,明确只招博士,可见企业对高端人才的渴求与重视。”作为工程力学博士的他立刻决定把第一份简历递向广东。很快,他如愿成为美的集团部品事业部的一名员工。

去年全国多个高校毕业生都把广东列为就业首选地。图为位于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的美的总部大楼。戴嘉信 摄

  “走,到广东去。”和李彬一样,去年全国多个高校毕业生都把广东列为就业首选地。

  高等院校毕业生的就业数据正是一个有力的说明。目前,国内教育部公布的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共有36所,除暂缺公开信息的国防科技大学外,我们对另外35所大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去向进行分析后,发现了广东的排名情况如下:

  2018年国内部分高校毕业生就业省份中广东的排名

  广东排名第一:中山大学 武汉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广东排名第二:北京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大连理工大学 电子科技大学 吉林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四川大学 重庆大学 清华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厦门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 西北工业大学 中南大学

  广东排名第三:复旦大学 浙江大学 南京大学 南开大学 山东大学 天津大学 中国农业大学

  数据来源:相关高校就业质量报告

  总结上面的排名不难发现,广东在至少27所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去向中位列全国各省份前三,其中在武汉大学、中山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中科大5所高校中位列全国第一,至少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15所高校中位列全国第二,在复旦大学、南开大学等7所高校中位列全国第三。

  放眼全国,广东对于毕业生的吸引力,不言而喻。

  在一大批高校毕业生涌向广东的同时,我们发现还有一批拥有相同标签的人才在广东汇聚。

  “我们有没有可能成为全球最大的机器人企业?”去年,碧桂园集团创始人杨国强的这句话深深地打动了沈岗——这位早年曾在机器人巨头发那科工作多年的工学博士毅然来到广东,致力于国产机器人和智能制造事业。

  和沈岗做出相同抉择的人并不少。去年,珠三角各地在引入高层次人才上都迎来了一个小高峰。

  在东莞,近年取得人才入户资格(含随迁)的人数快速上升:2013年近8000人,2014年14300多人、2015年17800多人,2016年接近48000人,2017年93000多人,2018年更是一举超过15万人,相当于此前3年的总和。

  在深圳,去年2018年新引进人才25.4万人,同比增长8.6%。其中,在职人才14.6万人,同比增长10%。

  在中山,去年共受理人才入户13871人,随迁16159人,占全市入户总量一半以上;新增高层次人才认定641人,其中第七层次450人,创历史新高。

  从李彬再到沈岗。在广东新增177万人口中,年轻化、高端化的人才成为了重要的组成部分。

  新趋势:大学生正在“占领”一线车间

  年轻化、高端化,这样高“含金量”的人口,为何选择了广东?

  不妨引入一个前述35所高校毕业生就业最青睐的企业榜单。南方+记者梳理数据发展,从就业领域来看,软件及电子信息相关产业正是众多高校毕业生重要的就业方向,华为、腾讯、中兴通讯等广东企业频频出现在35所高校毕业生就业最青睐榜单中。

华为、腾讯、中兴通讯等广东企业备受高校毕业生的青睐。图为位于深圳市龙岗区坂田街道的华为总部。朱洪波 摄

  这说明了什么?一流的企业吸引一流的人才。从产业与人才的关系来看,产业的变迁带动了人口结构的优化。

  在传统产业,这几年各地掀起的智能化浪潮,让车间里的劳动力结构也跟着“转型”。

  “从传统仓库到立体仓库,对应所需工种的学历要求,从小学文化的搬运工逐渐变成至少是高中文化的电脑操作工。”广东华昌铝厂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武卫社说。他的身后,一捆又一捆成品铝材通过机械臂送上传输带,沿着轨道被放入高12米的货架。这是国内铝型材行业首个能“立”起来的铝型材仓库。

  “机器代人”的背后,一方面,那些重复性、危险性或是依赖低端劳动力完成的工种被机器人所代替,另一方面,当工厂的生产模式变的更自动化、智能化,对于工人的要求也在同步提高。

  这表现在,车间工人知识的“折旧”速度正在加快。在中山市南诚电器实业有限公司的冲压车间内,从一名普通模具维修工人起步,如今的许金龙每年都不得不加快学习生产的新技术。“引入了全自动生产线后,对于工人的素质要求更高了,单靠经验已经跟不上变化,必须与时俱进地学习和提升。”许金龙说。

  相比过去产业工人以低素质为主的人才结构,一些走在智能制造前沿的工厂内,大学生“占领”一线车间成为新景象。

  在东莞市德尔能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的电池车间内,传统生产线被全是机械手组成的自动化生产线替代后,原来站在传统生产线旁的众多操作工人已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在幕后操纵机械手的大学生。“目前新能源汽车电池生产线上的50多名一线工人,全部都是大学毕业的。”德尔能相关负责人说。

  当然,目前传统制造业的升级是渐进式,反应到劳动力结构的优化上,还需要一段较长的时间。相比之下,一批广东高精尖产业的蓬勃发展,对于引入高端人才来看,可谓立竿见影。

碧桂园集团计划在全国开1000家机器人餐厅,由机器人下单、炒菜等。图为机器人厨房。戴嘉信 摄

  佛山机器人正是一个生动的例子。这几年,在顺德区以碧桂园和美的为代表的两家世界500强先后大手笔切入机器人产业,撑起了人们对于佛山机器人产业的想象空间,也成为了吸引人才的巨大引力。这直观的体现在,这两家企业内的博士生数量猛增,以至于截止到去年,光顺德拥有的博士就超过了1200名。

  产业升级,让人才结构更加优化,更高质量的人才队伍又进一步赋能产业发展。当越来越多的全球人才走进广东的实验室、车间和高等院校,一个充满活力的世界级城市群也在加速走向全球。

  南方网全媒体记者 叶洁纯 王彪 郑佳欣

  统筹 郑佳欣 黄应来 叶洁纯

编辑:何柏梅
回到首页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