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广州 深圳 珠海 汕头 佛山 韶关 河源 梅州 惠州 汕尾 东莞 中山 江门 阳江 湛江 茂名 肇庆 清远 潮州 揭阳 云浮

清华、北大博士为何到深圳中学任教?让他们自己回答你的好奇心

2019-05-22 21:37 来源:南方网 孙颖 唐小艳 朱洪波

  日前,南方+以《深圳最“豪”师资中学走红:一次招20名清华北大毕业生》为题,独家报道了深圳老牌名校深圳中学(下简称“深中”)超豪华师资团队:近两年,该校从北大、清华毕业的教师从6人增加至39人,博士从4人增加至30人,2019年引进的35名教师中有13人毕业于北大,7名毕业于清华,还有5名老师毕业于哈佛大学等世界顶尖名校。

  报道发布后引发高关注,网友在感叹“深圳中学师资太牛了”的同时,也很好奇名校高学历毕业生为何愿意到中学任教?他们的心路历程如何?如何面对外界“大材小用”、是否胜任等质疑?

  对此,南方+专访两名分别毕业于清华、北大,且均拥有博士学位的深中教师,倾听他们的故事。

  分享人1:刘莹

  毕业院校:清华大学

  学历:博士

  就职单位:深圳中学高中生物老师

  “好的工作应该符合梦想值”

  “在新闻里看到你了,莹姐好牛!”几天前,许久不见的、远在青岛的博士同学发给刘莹这条信息。

  所就职的深中因“豪华”师资上了新闻,引来刷屏,这让刘莹有点意外,“可能很多人觉得名校博士去中学教书,不是最好的选择。但什么才是最好的呢?”刘莹觉得,适合自己就是最好的。

  去年7月,刘莹从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毕业。对于她这样的生物学博士,继续博士后深造是不少人的选择,但刘莹却放弃了。读博期间,她参与过多个重大科研项目,虽有成就感,但那种经常一天16个小时泡在实验室做科研、出成果的压力感让她多少有点不适。

  每周查文献、了解所研究领域最新科研进展时的心惊肉跳感,她至今记忆深刻,“很紧张,别人的科研成果比你早一天发布,某种程度上就意味着你好几年的努力白费。”

  毕业季,刘莹早早收到了三个offer,分别是留在清华做课题项目管理;回老家长春机关工作;到深圳中学当教师。

  第一个被pass掉的就是回长春。离开长春近10年,每次她回家都会感冒。除了气候,不适应的还有氛围,刘莹说,“每次回去也有变化,但不是崛起的感觉。”尽管回去会享受科级职称、住房等不错的待遇,但想要追求更大发展空间的刘莹,还是放弃了。

  她也曾想过继续留在北京,还专门去清华机关管理岗实习了一周。“感觉在这里工作五年以上不会有啥变化”,而这不符合她心中关于工作的梦想值,即付出几年后,有变化、有提升。

  “为什么不能选择当老师?”

  2017年,国内不少知名中学都去清华做招聘宣讲,这也传递出这些名校想要教师队伍多元化的信号。

  “每天接触的是朝气蓬勃的中学生,参与他们的成长,会有成就感。工作强度没有实验室大,虽然待遇没博后高,但也还能接受。所以,为什么不能去当老师呢?”性格温和的刘莹觉得这份工作很适合她。她同届同专业毕业的10个博士中,包括她在内,就有三个选择去中学教书。

  一线城市知名中学的宣讲会,刘莹都会去听,“不仅是了解学校,更重要的通过观察,了解你未来的工作伙伴是谁,未来会是什么工作状态。”

  深中的宣讲会更让刘莹印象深刻,除了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高中的宏伟目标外,还有一些细节,比如现场有学生提了一个特别刁钻的问题,学校还是真诚回答了,“感觉这学校特别开放、包容、接地气。”

  之后,她也向熟悉教育领域的朋友打听过几所国内知名中学,“朋友说,深中的平台不错,也会给教师很高的自由度、发展空间,就有点倾向深中了。”一次偶然的机会,她还看到一篇写两届国际奥数竞赛满分金牌得主付云皓的报道,了解到付云皓是国际数学奥林匹克中国国家队主教练、深中校长朱华伟教授的学生,而且在付云皓附遇到困难时,朱华伟帮助了他,“感觉校长很有人格魅力,很善待人才。跟着这样的领导不会错。”

  对细节捕捉敏感的刘莹,对深圳这座城市也有她独特的感受。“特别温暖”“走在街上总有花香”,而且小姨家在深圳,也让她多了一份亲近感。

  选择去深中当老师,刘莹的导师——世界著名结构生物学家颜宁教授给予了支持,“她觉得教书育人很好,也很适合我。还开玩笑说我们以后是同行了。”一向尊重她任何决定的父母也给予了她支持。

  努力成为一名好老师

  “人体中的葡萄糖转运蛋白共有14种,目前研究较清楚的是葡萄糖转运蛋白1,2,3,4(简称GLUT1-4),它们负责向人体的不同组织转运葡萄糖。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GLUT1和GLUT3在多种实体瘤中超量表达,这是由于……”在一节生物科组的同课异构课内接力活动中,刘莹细致、生动地讲解了物质跨膜运输的几种不同方式,还通过最新前沿动态的拓展,使学生们发现,原来看似微观的转运蛋白,未来在肿瘤的诊断与治疗上可能发挥巨大的潜力。学生们有进一步理解“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这一难点。

  “妙啊”“肽聚了(太巨了)”有学生这样评价刘莹的课堂。

  除了日常带高一年级四个班的生物课,刘莹最近还加入国际遗传基因工程机器大赛(iGEM)备战团队,担任指导老师,“我们希望她能带孩子们去到更高的平台。”深中高中部生物科组长刘越说。            

  刘莹最近还在筹备开设校本课程“你所不知道的生物大咖”,以此让学生们了解、爱上生物学,培养正确的自然科学观。虽忙碌,但很享受, “有些初中生已经可以解答大学生物相关题目,也有学生因为觉得我出的考题难,把我的名字和题目‘挂网’,学生们太聪明、可爱了。”

  对于外界质疑的高薪水,刘莹说学校教师工资和深圳其他市属学校同一个标准,低于区属学校。吸引她的是这里的平台、氛围、校长对人才的善待等等,让她感觉这里是一个干事的环境。刘莹也在努力成为一名好老师。她的虚心学习态度也让刘越印象深刻,“不管是课堂评价、课堂组织方式还是哪个知识点的落实,有困惑都会及时问我们,也会一起探讨,非常虚心。”

  分享人2:张佩值

  毕业院校:北京大学

  学历:博士

  就职单位:深圳中学高中化学老师

  “喜欢科研,但不想成为‘科研老师’”

  2018年6月,从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念完博士的张佩值,没有像多数同学一样,进入化工企业就职,而是选择去深中当一名化学教师。

  “是因为你妈妈是教师,你才想当教师吗?”有人这样问张佩值。答案却相反,她一度非常抗拒教师职业。

  “如果在学生和我之间做选择,我妈一定会选学生。”张佩值小时候,与舅舅逛街时曾走丢过,当母亲知道该消息时,并未及时放下课堂去找她,所幸后来有惊无险,“一旦遇到学生,她就全身心投入,我觉得好累,也替她累。”

  也就是从那时开始,张佩值告诉自己,一定不要当老师。后来读研读博的经历,让她逐渐改变了这种想法,“尤其是与导师互动后,我更想做一名合格的老师,用爱去关爱、照顾每一个孩子。真正教书育人。”

  当张佩值的导师知道她要去当中学教师,第一反应是惊讶,“为什么我们北大培养出来的博士要去当高中老师?” 后来张佩值知道,导师已帮她写好了去美国麻省大学医学院就读博士后的推荐信。导师当时带的4名博士,除了张佩值,还有邓李(化名)也决定去中学当老师。

  张佩值的亲戚觉得这不是一个好选择,“那个谁只读了一个不好的大学,就能去三本学校当老师,过得很轻松。”父母也告诉她,“都已经念到博士了,要不再往后读一读,去大学当教授?”

  一个个实验摆在面前,像“破案”一样揭开谜团,张佩值很享受这个过程,但把科研当成工作,却不是她想要的。读硕博期间,科研让她感受到满满的压力,有时压力大时,她会一人跑去唱歌,一唱就是六个小时。在她眼中,大学带硕士、博士的老师,更像“培养科研学生”的科研工作者。她确定自己不想成为一名“科研老师”。

  累并享受着

  算上实习期,张佩值到深中已满一年。周末坐在电脑前备课是她的常态。

  “比读博士还累!紧张之中带着收获!”就读博士时,她每周六天工作时间,每天早上9点到实验室,晚上12点才能回去。去深中当班主任之后,她一般早上5点多钟起床,晚上12点甚至一点才能睡觉,“要对孩子们负责,就必须对自己要求更严格。”张佩值说,尽管有压力,但她很开心。

  当班主任之后,她对教师职业也有了更深的认识,“爱心、耐心并不是说说而已。不仅要把知识教授给学生,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甚至于性格塑造。教师这个职业很伟大。”

  过年回家,父母看见张佩值的崭新的状态,再也没有表达任何反对的声音。

  “妈,你看我们班上学生的视频,宿舍文化节,几个男孩子群魔乱舞,哈哈……”

  “一个个表现欲都这么强,挺好玩、超可爱。”

  张佩值记得她去深中过的第一个圣诞节,当时学生们发起互送礼物的小活动。当她得知有同学没收到礼物,便拿出自己的小零食送给了他们。后来,这些学生见到张佩值都会主动说话,笑脸相迎。其中一名同学的化学成绩变得越来越好,“这份受欢迎不是无端而来,是孩子们最纯真的善意。无以为馈,唯有用心去爱、去陪伴。”

  相比初入职的惶恐不安,张佩值现在变得更加从容。听有经验的教师上课,是她每天的必修任务。未来,她想坚持在教学一线,希望带过一轮高中学生后,用自己的科研能力去研发一些高中向大学过度的化学课程。面对“非师范专业”的质疑,张佩值并不担心,“新教师入职培训、教师读书会、师徒结对……教书育人的能力,会随着时间的增长而变化。”她还感慨自己很幸运,“像是投资了一个潜力股,怕是要赚翻了。因为这里工作氛围很好,和睦上进,校长也很关心青年教师,感觉大家都有着奋勇前进的干劲。”

  “打破研究的高度,她喜欢将生活中的小事情、小案例引入知识点,用学生通俗易懂的方式去讲解,很接地气。而且讲课认真,关注点永远在学生身上。”深中高中部化学组组长喻谦说。据说一次督学来听了一会课,张佩值都没发现,直到学生轻声询问“老师,后面的人是谁?”她才留意到。

  “佩值、佩佩”学生总喜欢这样叫她。年轻、有活力、做事都细致,学生喜欢她的课堂,喜欢跟她聊心事,喜欢和这位博士老师畅谈理想……

  南方网全媒体记者 孙颖 唐小艳 朱洪波

  策划:吕冰冰

编辑:林涛
回到首页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