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广州 深圳 珠海 汕头 佛山 韶关 河源 梅州 惠州 汕尾 东莞 中山 江门 阳江 湛江 茂名 肇庆 清远 潮州 揭阳 云浮

记疫: 一家学术书店的坚守

2020-03-01 17:20 来源:南方网 吴扬

  “疫情来了,但阅读还得继续。”2月28日一过中午,学而优书店经理余海涛就和店员们给书店做好消毒,期盼着今天能多来几位客人。

  1994年的夏天,广州市图书批发市场里开张了一家名为“学而优”的图书档口。这家由中山大学硕士陈定方女士创办的学术型书店,在后来的26年里几经搬迁,但仍然发展壮大,成为广州甚至整个华南地区的一张文化名片。

  然而今年一月以来受疫情影响,学而优书店经历了创业以来最严重的经营困难。书店不得不暂时关停了大部分店面,等待着疫情过去。

  活下去比什么都重要

  “加上你,今天目前只来了8名顾客。”下午3点,记者在位于中大附近的学而优总店见到经理余海涛,宽敞的店面里除了他和店员就再无其他人。

  目前学而优书店还处于重新开业后的恢复期,每天只有下午和晚上营业。而总店之外的其余分店目前仍处于停业当中。

  从除夕(1月24日)开始闭店,学而优书店的复业可谓一波三折。“按照往年,书店在大年初三就会恢复营业。但是今年遇到疫情,广东省要求除防疫相关企业,其余企业2月10日前不能开工。”余经理表示,10日之后他又被通知书店属于“文化旅游企业”,根据相关规定不属于可以复工企业的范围。直到2月25日,店员们才在体温枪、酒精、洗手液的“全副武装”下恢复营业,但书店的咖啡间因为防疫要求仍处于关闭当中。

  尽管恢复开业,但书店这几天经营状况仍不足正常情况的20%。每月近20万元的地租、水电成本,让余经理倍感压力。目前书店已经取消了原定于年初的装修计划,并打算让部分员工去轮休,只维持书店最低限度运转所需的人力。此外书店已经决定向出版社退回一部分库存的书,用来弥补现金流的亏空。

  “现在活着比什么都重要了。”对于前景余经理表示不乐观,他认为刚刚过去的正月原本就是假期,纵使损失但尚且可以接受。如果三四防疫形势没有好转,那么书店可能还要继续断腕止血。

  担心透支信用不做众筹

  疫情下并非只有学而优书店遭遇了危机。根据一份行业内部对1000余家实体书店问卷调查分析报告,超过70%的书店在疫情中撑不到三个月。

  2月24日,北京单向街书店“单读”微信号发布一封求助信,希望以众筹的形式征集书店资金,保证书店的持续运营。也有很多书店采取了线上售卖储值卡的方式,在艰难时刻寻求书友们的支持。

  疫情开始后,学而优书店也和其他书店一样寻求通过线上经营的方式来挽回损失。目前学而优书店的网络商城承担了最主要的经营任务,推出了一系列的线上书单供人们选购。

  平日里,书店经常会组织线下活动,邀请作家和学者进行读书分享,而在疫情的特别时期这样的分享仍然得到保留。2月20日开始书店启动“燃灯计划”,邀请多名作家通过直播的形式进行线上分享,同时也与书店平台进行社群、宣传、销售联动。“对不期而至的困难,没有人是一座孤岛。”余经理表示,书店希望能够通过线上的形式继续为书友们提供文化服务,尽管目前的成果仍很单薄,但仍然值得尝试。

  “我们也曾想过搞众筹,反复讨论后还是放弃了。”余经理说,“首先我们担心号召力可能不够,再者我们对众筹活动没有经验,一旦出现问题,对于品牌形象的损害将难以估量,这比关停几家分店还要严重。”

  余经理表示从学而优书店创办起,它的定位就一直是以人文社科类图书为主的学术型书店。因为有很多高校都没有库存的学术图书,不少从全国各地来参加学术会议的教授学者都会光顾这里。“这是20多年积累下的信任和口碑,不能因为短期的困难而随意透支。”

  坚守学术书店的人文价值

  经理余海涛从2014年开始运营学而优书店,但他与书店结缘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在中山大学就读的时候。书店26年的变迁在他看来,也是一部实体图书从兴盛到衰落的历史。

  “从2012年开始,实体书店明显感受到来自当当网等网络书城的压力。随着电商的普及,网络书城的低价优势就完全显现出来了,越来越多的出版社选择在电商平台直销,完全越过了实体书店。”余海涛说,“不过更致命的变化是人们阅读习惯的改变,电子书越来越普及,而且很适应年轻人的阅读需求。”学而优书店也在这场变革中经历了挑战,曾经在白云机场、广州地铁运营红火的书店纷纷关闭,目前广州只有3家门店还在维持运营。

  面对竞争压力,学而优书店也做出了一些改变,形成了今天的书店布局。一楼的门店主要售卖畅销书、教辅材料还有文创产品,但二楼依旧是岿然不动、极具厚重感的学术书籍。如今愿意主动上二楼逛书的新顾客已经不多,不过依旧会有老主顾前来,动辄买下几千元的图书。

  “书店被认定是文化产业,但却是实实在在的‘重资产’,需要优秀的地段、还要有充足的空间摆放图书,高昂的成本换来的是一个日渐下滑的‘弱需求’。”余海涛说,目前很多书店都在依靠咖啡、文创产品等产业来养活图书,图书不再是主营业务,而是对文化氛围的装点。

  不过对于余海涛在内的很多二十年的老书友来说,学而优书店的价值并不在于格调和氛围。虽然这个有些老旧的书屋已经很难吸引到年轻人,但它所蕴藏的社会人文价值,却是那些光鲜亮丽的书店难以取代的。

  “也许没有疫情,实体书店也会渐渐走向没落。但只要还有人需要这里的书作为滋养,那我们就有信心维持下去。”余海涛说。

  【南方日报记者】吴扬

  【统筹】梁文悦

编辑:杨格
回到首页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