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广州 深圳 珠海 汕头 佛山 韶关 河源 梅州 惠州 汕尾 东莞 中山 江门 阳江 湛江 茂名 肇庆 清远 潮州 揭阳 云浮

聚焦广州老城市新活力:既要“面子”也要“里子”

2020-06-04 09:39 来源:南方网 宾红霞 余嘉敏 傅鹏 郑慧梓 李鹏程 谭超 刘冠南

  夏日骤雨初歇,慎园树影扶疏。红砖白墙、瓦廊清水,人在其中仿佛走进了民国时光。2019年,“广州东山新河浦历史文化街区复兴工程”项目斩获亚洲景观营造领域的最高荣誉——“亚洲都市景观奖”。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结晶,城市发展归根结底是要让人过上更美好的生活。落实省委“1+1+9”工作部署和市委“1+1+4”工作举措,广州重点围绕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在综合城市功能、城市文化综合实力、现代服务业、现代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方面出新出彩。

  作为一座有着2000多年建成史的“老城市”,广州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如何用“绣花”功夫为城市“美颜”,让老城市焕发新活力?如何留住城市乡愁?广州市市两会即将召开,如何推动实现广州实现老城市新活力成为代表、委员们热议的话题。

  环境更“新”

  “微改造”给城市“美颜”

  假日午后,捧一杯咖啡坐在树荫之下,沙面岛上一幢幢欧陆风情建筑成行成排、错落有致。街头巷尾晾晒的衣物、摆放整齐的花盆却透露出浓浓的生活气息。

  高质量城市更新提升城市发展能级。在广州,越来越多的城市景观如新河浦、沙面一样,在人文历史的传承保护中与城市共生共融,为城市带来新活力。

  “旧城区改造问题不解决,就很难有活力。”广州市人大代表、广州市培正中学校长吕超说,“活力既可以体现在经济发展,也可以体现在市民生活。”近年来,广州通过加装电梯、"三线"整治、楼道整饰等微改造的方式逐步改善老城区居民的生活环境。

  今年疫情期间,吕超通过调研发现,国内许多城市都面临旧城区改造的问题。新旧城区发展存在差距,需要更多关注旧城区。在更新改造上,他建议旧城区的改造要拆改建相结合。

  他举例道,越秀区六榕街的南海新社区是社区改造的一个样本。“政府做一些投入,大规模的拆建少一点,改造空间配套和环境做得很好。居民可以获得有文化、有品位的生活。”吕超说,“人的生活不仅需要物质,还需要精神。

  在广州市人大代表、广州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副院长王河看来,广州微改造范围和力度还可以加大。在老城区微改造过程中,要注重保留片区的文化特色,如沙面主打民国风、西关大屋片区以传统广府文化、岭南文化为主,做到以主题引领微改造。

  “专业市场的转型升级是对广州实现老城市新活力是一个很大的支撑。”市政协委员、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杨再高则从专业市场的升级改造提出建议。“广州专业批发市场题量大,但商铺的面积、经营档次比较低,经营模式较传统,导致整个专业批发市场档次稍微比较低。”

  他建议,下一步要按照分类要求推进专业批发市场转型升级。“中心城区规模偏小、管理混乱;没有发展潜力的,关闭或搬迁;有基础的就地转型升级,按照现代化、信息化要求,从店铺形态,交易方式、物流配送方式,进行转型升级。”

  留住乡愁

  让城市留下记忆

  人居环境改善是“面子”,文明传承、文化延续则是“里子”。“广州的文化价值源起于它的传统和历史。所谓乡愁,就是指广州有着清晰的历史脉络,有特色分明的文化遗产,有传承千年的文化魅力。这些都是在近几十年的城市发展变迁中,不断被强化、被完善而越来越成熟、越来越重要的。”广州市政协委员梁凤莲说。

  “改革开放以来,广州在文化建设方面不断引领价值观改革创新和输出现代都市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她认为,保留乡愁与获得文化自信的关键是发展,城市改造要在保留城市传统肌理、历史面貌的基础上,通过充实新的内容、新的服务,焕发出新的活力、新的生命。

  今年4月,广东省政府对已经批准的65处历史文化街区统一予以公布,广州有26个街区入选,占比为四成。

  “广州是一座拥有2000多年历史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很多富有地方特色的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文化建筑。”广州市人大代表陈卫群说,“将历史文化建筑合理地利用起来,充分发挥它们的价值功能,才是对它们最好的保护。”

  陈卫群建议,对历史文化街区进行适当的修缮和微改造,既能排除这火灾隐患和安全隐患,也可改善建筑的适用性和环境景观。他建议,老建筑可以作为博物馆、民俗文化馆、众创空间、文化创意、科技孵化、特色餐饮、民宿客栈等使用。

  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城市景观通常是最好的记忆载体。王河今年提交的建议中就有一件是关于广州“六脉渠”的活化利用。

  “宋代的‘六脉渠’是广州特有城市印记,是城市文化和古城风貌的遗存。要活化它,把故事讲好,才能吸引游客前来。通过城市印记也能更好说明广州千年古城的历史。”王河说。

  在人文历史的传承中实现与城市发展的共生共荣。广州市政协委员黄洁薇直言当前广州非遗传承的痛点,“广州在非遗传承方面还存在缺乏完善的非遗传承创新政策和人才培养机制,创新成果乏善可陈;非遗机构和企业小而散,创新发展能力不强,尚未形成有规模的产业圈和品牌商圈。”

  黄洁薇建议,通过非遗创新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创建4个平台实现非遗创新。“创建非遗创新研究平台,提升非遗产业创新发展;创建非遗产业平台,推动非遗产业做大做强;创建特色小镇旅游平台,推动非遗旅游融合发展;创建非遗文创展示平台,打造广州文商旅融合新地标。”

  “故宫文创正是把文化元素成功植入成为了网红品,非遗在国内外很受欢迎,如果能把非遗元素应用到产品研发,将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黄洁薇说。

  她还建议,政府联合企业共同打造非遗特色产业园,吸引全国各地商家入园经营合作。同时,建议政府出台《非遗十企业共建发展》优惠政策,促进非遗与企业共同合作发展;设立由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的非遗产业发展基金,为非遗产业提供金融服务的支持。

  南方日报记者 宾红霞 余嘉敏 傅鹏 郑慧梓 李鹏程 谭超 刘冠南

编辑:林涛
回到首页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