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南粤工匠”,从事建筑设计、科研教学30余年,设计项目上百个、获奖近百个;他是岭南建筑家,潜心研究岭南建筑,挖掘出“岭南建筑”“岭南派建筑”的岭南建筑发展规律,并提出了岭南建筑设计的“活态空间”理论。他就是广州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副院长、建筑总工程师,澳门城市大学国际旅游与管理学院博士生导师王河。
日前,记者获悉,经过联合国国际生态生命安全科学院主席团的审核和选举,王河正式当选该院院士。
王河。
从事建筑设计30多年来,王河的作品有广东珠岛宾馆“东一号工程”、松园宾馆、广州亚运村“村长院”、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嘉禾院区等。他还获得“中国建筑文化奖”、首批“南粤工匠”等殊荣,并于2018年获得第六届广州科技创新南山奖。
主持设计广州市八为战疫医者保驾护航
在广州大学桂花岗校区,王河办公室门口有一副对联:工于心一丝不苟,匠于行精雕细琢。王河于2016年获得首批“南粤工匠”称号。在他看来,一丝不苟、精雕细琢体现在每一个细节上。无论是城市设计、建筑设计,还是室内设计、环艺设计,王河都精益求精。
在2020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王河主持设计的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负压病房”“三通道”,为工作在一线的医务人员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
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始建于1921年,是华南地区最大的传染病专科医院,现有东风路及嘉禾两个院区,其中嘉禾院区由王河主持设计。该院在重大及突发传染病诊治方面处于国内先进水平,在历次的传染病疫情防控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嘉禾院区抓住岭南季候风特点,采用亲近自然的多栋连廊、横向发展的低层建筑形态,通过大面积的绿化设施,并充分考虑了自然采光与通风等因素,将医院的各个组成部分有机融合于自然绿化中,创造了亲切舒适、安逸宁静的优美诊疗环境,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现代化医院设计理念。”王河说。
王河在绿色建筑设计生涯里,一直提倡绿色环保的建筑材料、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全生命周期的发展理念,他在规划设计、城市设计、建筑设计中都始终贯彻可持续发展理念。
中国工程院院士、广州大学工程抗震研究中心主任周福霖认为,王河从事建筑设计、科研30年,教学10余年,专注于岭南建筑理论研究、岭南建筑设计创作,获奖丰富,其建筑设计作品具有岭南建筑文化特色。
2020年12月28日,王河收到联合国国际生态生命安全科学院院长鲁萨克·O·N发来的通知公函。公函显示,联合国国际生态生命安全科学院主席团根据2020年10月28日会议决议,选举王河为联合国国际生态生命安全科学院院士,并祝愿他在中国建筑设计领域中取得更多更大的成就。
“当选院士,既是对我工作的认可和肯定,也是对我最大的鼓励和鞭策。非常感谢广州大学为我发展提供了最好的平台和最大的支持。”王河说。
联合国国际生态生命安全科学院是依据1992年巴西里约热内卢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有关决议,由独联体国家等发起、在俄罗斯圣彼得堡建立的全球性科研机构,在比利时、卢森堡、美国和加拿大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立分院,在联合国总部设常驻代表机构。
建言年轻人打造岭南建筑文化特色
1986年,王河从广州美术学院毕业,分配到珠江外资设计院从事建筑设计工作。王河接触到的第一个项目是广州市东风西路的国际金融大厦。他一头扎到工地,历经3年、近2万个小时,才完成了广州国际金融大厦“这幅画”。年仅25岁的他也因此获得了设计生涯参与设计的第一个奖项“广州市优秀设计奖一等奖”。
“大学学习美术专业绘画、环境艺术设计,培养了我从环境、生态、艺术角度思考问题,硕士阶段的建筑设计和博士阶段的建筑历史的学习,让我在设计时着力于城市、建筑、环境、生态及艺术手法,全局看待问题。”王河认为,岭南建筑的特色之一就是跟随时代、跟随景观而定,灵活接受外来文化,而不是一味地遵守居中而居、东西相拱的程式化传统,其最大的特点就是没有固定的模式,而是顺其自然、道法自然,实现“天人合一”的文化境界。
截至目前,王河设计的作品累计有上百个,代表性作品有成为广州十大地标项目之一的广州国际金融大厦、广州首个地铁站上盖大型综合物业恒宝华庭、珠岛宾馆“东一号楼”、松园宾馆、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嘉禾院区、广州帽峰沁园酒店、广州电视台新址(媒体港大厦)、广州亚运村“村长院”、颐和山庄等。其中,颐和山庄获得联合国人居中心颁发的“2000年全国优秀住宅社区环境特别金奖”,更能说明作为设计师关注建筑、环境、生态的重要性。
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嘉禾院区效果图。
在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的时代背景下,王河建议年轻设计师不仅要关注建筑本身的功能,还要关注建筑与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注重建筑与品牌设计,结合健康、智能化、大数据等趋势,打造别具一格的岭南建筑文化特色。
【记者】卞德龙
【图片】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