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当前,广州市常住人口达1868万,近十年间,全市共增加人口698万,增长47.05%,其中非户籍常住人口约900万,占全市常住人口近一半。如何解决新市民及年轻群体的住房问题,是摆在这座超大城市面前的一个老难题。
近年来,广州市坚持以调动存量土地和住房资源为主,利用新增土地资源为辅,通过用地规划、财税金融、审批服务等方式创新政策支持措施,增加保障性租赁住房房源供给。
“十四五”期间,广州市计划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60万套(间),其中,2021年不少于17万套(间)。
2020年1月,广州市出台《广州市发展政策性租赁住房试点方案》,明确了政策性租赁住房的筹集方式、支持政策、运营管理等保障措施,确保试点工作有序推进。
通过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四标四实”行动(即标准作业图、标准建筑物编码、标准地址库、标准基础网格、实有人口、实有房屋、实有单位、实有设施),广州逐步摸清了新市民人口及住房现状。在此基础上,广州市研究编制了保障性住房“十四五”专项规划,坚持租购并举协同发展,引导多主体投资、多渠道供给。
经过几年探索,目前,广州市初步形成了保障性租赁住房七大筹集方式:
广州推广“工改租、商改租”方式的保障性租赁住房,并出台相关审批和消防验收政策指引,印发了《关于协助办理商业、商务办公等存量用房改造为租赁住房项目用水、用电、用气价格分类调整的通知》,从细节着眼落实民用水电收费标准等问题。
通过挖掘企事业单位自有存量土地,广州明确土地按协议出让方式供应、不增收土地出让金等支持措施,支持企业新建保障性住房。
在产业园区配建保障性租赁住房方面,广州将产业园区配套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用地面积占比上限从7%提高到15%,并相应提高了建筑面积占比上限,引导集中规划建设。目前,全市已出让的产业用地120宗共808公顷,估算可最多配建约274万平方米办公、生活配套设施。
此外,广州鼓励在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上配建保障性住房,同时,通过试点探索支持村集体土地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目前,广州已启动试点项目12个,用地面积21.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7万平方米。
在充分调动市场主体的前提下,广州鼓励以土地公开出让的方式新建保障性租赁住房,并明确住宅用地招拍挂“两个不低于20%”的原则,(即新增租赁住房占住房供应总量的比例不低于20%,轨道交通沿线土地出让配建租赁住房比例不低于20%),通过采取“竞配建、竞自持、竞政府性房源”等方式鼓励市场主体积极参与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
存量房源是保障性租赁住房的重要来源,广州市推广“政企银”三方合作模式,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支持专业化租赁企业整租“城中村”住房等,将存量房源整合运营,改造为保障性租赁住房。目前,全市已探索出北山梦享社区等典型项目,出租率达95%以上,租金低于周边租金15%左右。
最后,结合全市城市更新工作,广州以城中村改造配置方式,研究出台相关政策指引,明确城中村改造配置保障性租赁住房的比例下限。
今年6月25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的意见》,明确了保障性租赁住房的基础制度,提出了一系列力度大、措施实、含金量高的支持政策。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广州市将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大力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在解决户籍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住房问题的基础上,切实解决新市民、年轻人的住房问题。
南方日报记者 郎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