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以后,杨香中就一直在韶关乐昌市人民法院的派出法庭工作,至今已有26个年头。年复一年,他扎根山区、深入基层,化解十里八乡群众之间的鸡毛蒜皮,理顺各户的家长里短;他奔走于田间地头,用双脚丈量辖区各镇、村的每一条羊肠小道,被当地百姓称为“乡村大法官”。
自学三门方言
比当地人更了解当地
杨香中本是湖南人,参加工作之初,他遇到的最大难题就是听不懂当地群众的方言,在工作中,时常面临“鸡同鸭讲”的窘况。
杨香中不服。在工作之余,他把村民当作自己的语言老师,听他们说话,向他们请教,努力自学辖区内各镇、村常用的坪石话、客家话、黄圃话。刚开始,因为发音不正、所说内容引发歧义,杨香中蹩脚的方言总引得村民笑得前俯后仰,直到后来,杨香中和当地人的交谈越发自若,俨然成了“本地人”。
杨香中在当事人家中巡回开庭
从前,辖区内不少镇、村的建设比较落后,公路不通、电话也不通,杨香中在开展送达、调解等工作时只能靠自己的一双腿,有时候走一早上才把文书送到偏远村落的农户家,因为人生地不熟,没少走“弯路”。日复一日,走的路多了,心中便有了路,杨香中把辖区内每一处旮旯的地形、路况都摸透了,和司机一同前往镇上、村里开展工作时,指起路来他这个“活地图”比手机地图更好使。
有纠纷就找“杨师傅”
从担任书记员,到成为法官,杨香中开始承办案件,肩上的担子重了,要走的“路”更多了。
携青年干警组成审判团队后,杨香中带着他们走村进户开展巡回审判、调解等工作,一边积累自身审判经验,一边向青年干警传授自己的庭审技巧、调解技巧。渐渐地,法庭干警们都不再叫他杨法官,而称他为“杨师傅”,群众听多了,也跟着亲切地唤他作“杨师傅”。
“这是我的地,我在这地里种东西怎么了?”
“这怎么就成你的地了?还种起作物来了,你种我就拔!”
这几年来,因为山林权属纠纷,村民谢某和李某积怨已久,甚至大打出手闹到了派出所。
“杨师傅,请你给我主持公道!”这次,谢某因认为李某故意拔掉其种植在自家山头的农作物,造成不小的经济损失,找上了杨香中。
案件受理后,杨香中并未偏听偏信任何一方,而是先带着林业技术人员、村委干部、李某儿子等人前往争议山林勘察。在技术人员的参与下,经过和图纸仔细比对、测量,最终确认争议山林归属谢某。“你回家和阿爸好好说说勘察结果,咱们先试着调解。”
杨香中前往现场勘察
随后的调解中,杨香中摆事实讲道理,让李某和谢某冰释前嫌、握手言和,李某承诺不再破坏谢某的山林,谢某也放弃索要被拔农作物的经济赔偿。
大多数当事人打心底里信任“杨师傅”,见了杨香中,他们会不自觉地收起自己的剑拔弩张,耐心听取他的真诚劝导。因此,不少的尖锐矛盾,在杨香中的手上总能迎刃而解。
为困难当事人讨回公道
在杨香中审理的一件买卖合同纠纷案中,被告陈某将其卖的代步车开至市场,向街边群众介绍说该代步车上路不用上牌、无需驾照,原告朱大爷就心动了,二话不说就买了一辆。谁知道回到家后,却被家人告知,实际并非如此,没有牌照、驾照上路是违法的。朱大爷急了,找陈某讨说法,谁知陈某却不认账。
该案庭审过程中,双方各执一词。陈某辩称,自己说的是暂时不用驾照,但两年之内会逐步规范代步车。但在质证过程中,陈某却露出了“马脚”,陈述前后不一。于是杨香中着重围绕介绍代步车的细节向陈某层层发问,一再追问下,陈某承认其虚假宣传代步车的事实。据此,杨香中依法判决解除双方买卖合同,陈某退还朱大爷购车款30000元。
杨香中组织当事人开展调解
该案生效后,杨香中电话回访朱大爷欲了解购车款退回情况,没想到陈某竟不肯退还车款。“大爷,您带着材料到法庭来,法院为您执行拿回钱。”杨香中电话里说道。该案进入执行程序后,法院已帮朱大爷追回5000元。目前,执行干警正就剩余款项积极开展执行工作,以尽快执结。
杨香中深知,维护公平正义,既体现在依据法律和事实作出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判决,还体现在让人民的合法权益得到切实兑现。不论在审判还是执行环节,都容不得半点懈怠和马虎。
近年来,杨香中获得的荣誉不少,曾先后获评个人二等功、三等功,荣获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办案能手、调解能手、优秀法官等荣誉称号。
家人眼里的他,很少休假,时常有各式各样的荣誉证书拿回家。因为工作忙,杨香中对儿子陪伴不多、感到亏欠,他儿子也笑着“吐槽”:“我爸从前陪我的时候就爱带我去逛书店,但最后却常常变成了我陪他去买法律书籍,看得可着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