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广州 深圳 珠海 汕头 佛山 韶关 河源 梅州 惠州 汕尾 东莞 中山 江门 阳江 湛江 茂名 肇庆 清远 潮州 揭阳 云浮

常住人口增量创近8年新高 江门这座城靠什么吸引了你?

2019-03-25 20:44 来源:南方网 戴惠甜

  “江门在人才引育工作方面的诚意是看得见的,这是我留在江门工作生活的一个主要原因。”去年,江门实施“百名博(硕)士引育工程”,南京大学生物学博士周纲选择到江门发展事业。如今,他已经有了在江门定居的念头。

  “走,到江门去创业。”和周纲做出同样选择的人与日俱增。广东省统计局提供的数据显示,去年广东省常住人口增加177万人,连续4年达百万级。同期江门新增常住人口3.65万人,创下近8年以来的新高。

  对一座城市而言,如果没有人才做支撑,很难实现经济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甚至会在新一轮竞争中处于相当不利的局面。当城市拥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口,城市的经济竞争力或发展后劲就越来越足。

  3.65万人的常住人口增量,对江门而言或许还只是一个开始。未来,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深入推进,产业江门将如何发挥城市的潜力、引力、魅力,为城市发展加力?这些人口的集聚又将如何改变这座城市?

  潜力

  去年日均新增百名常住人口

  去年印发的《广东省人口发展规划(2017-2030年)》提出,优化提升珠三角地区城市群。其中,江门被确定为全省11个大城市之一,到2020年全市人口规模为100到500万人。

  江门正在不断向“大城市”的目标靠近。广东省统计局提供的数据显示,去年江门常住人口总数达到459.82万人,新增常住人口达到3.65万人。也就是说,江门平均每天新增100名常住人口。

  一年新增常住人口3.65万人,这对江门来说并不是一件易事。数据显示,“十二五”期间(2011年至2015年),江门每年的常住人口增量均不足2万人,其中2015年常住人口仅比2014年增加0.81万人,创下近10年新低。

  针对人口吸引力不足的情况,江门密集出台多项政策,通过发展实体经济、出台人才引进办法、提升教育医疗资源、城市品质提升等措施吸引人才,上述情况有所扭转。2016年,江门常住人口增量达到2.45万人,增速创下过去5年以来的新高。

  从区域发展来看,去年江门东部三区一市(蓬江区、江海区、新会区、鹤山市)发展势头较猛,三区一市新增的常住人口最多,为2.77万人,占比超过江门全市常住人口净增量的四分之三。其中,从常住人口增量数据来看,蓬江区是江门仅有的常住人口净增量超过1万人的地区。过去一年,蓬江区进一步发挥了中心城区的优势和担当,通过城市品质提升、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等措施不断吸引人口。该区去年的常住人口增量为1.5万人,占江门全市常住人口净增量的41%,反映出人口向江门中心城区集聚的趋势比较明显。

  更加值得人们关注的是,在江门常住新增人口不断攀升的同时,人口的“含金量”也在提高。尽管目前官方还未披露江门去年常住人口结构,但在各项人口数据不断增长的同时,江门各类型的人才数量也在不断攀升。

  公开资料显示,江门全市去年新增过万名高技能人才,全市高技能人才总量达13.68万人,年度新增量连续八年保持万人以上。同时,江门“百名博(硕)士引育工程”扎实推进,引进博士110人,硕士450人,新增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12个,各类人才总量突破100万。

  引力

  制造业对技能人才形成强烈需求

  人口的集聚更多的是来自市场的力量。近年来,江门全面深化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其中,随着创新驱动深入推进,江门去年全市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200家,新增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04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达56.5 %,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

  在这样的发展过程中,越来越多人才来到江门开启职业生涯。今年1月,博士后许本宏正式成为全国博士后创新(江门)示范中心高新分中心的进站博士后。许本宏是由江门高新区(江海区)企业量子高科(中国)生物股份有限公司与华南农业大学联合招收的博士后,其研究方向与量子高科从事的微生态健康产业领域非常契合。他的加入将进一步加强量子高科与科研院所在产、学、研方面合作,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

  当前,正处于发展关键期的江门更是“求贤若渴”,需要集聚、培育更多像许本宏一样的人才。同时,江门企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也不断增加。从去年江门市四个季度的人力资源市场供求状况来看,来自制造业的招工需求量仍在不断上升。以2018年第四季度为例,江门支柱行业制造业需求人数就超过2万人招工需求最紧张的前三名职位(冲压工、注塑工和喷漆工)都需要技能人才。

  与此同时,服务业、新兴产业等经济形态在江门崛起,让江门对年轻人口的吸纳能力不断增强。2018年,江门三次产业结构为7.0∶48.5∶44.5,第三产业增加值 1290.57 亿元,增长7.7%,产业结构在优化调整中实现了转变,经济转型升级组合拳释放成效。

  服务业、新兴产业对人才的需求量在不断增加。2018年第四季度江门市人力资源市场供求状况分析报告指出,除了制造业以外,需求量较大的有“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这3个行业,需求量约占全市各行业总用工需求的21%。

  聚集人才不仅需要“真金白银”看得见的待遇,更需要有让人才施展才能、实现抱负的良好环境。今年,江门市委十三届九次全会提出,统筹做好全市人才工作,深化实施百名博(硕)士引育工程、博士后挂职工程,推进“五邑人才工程”“侨都英才计划”,千方百计吸纳各类各层次人才。有专家认为,随着这一系列举措的实施,在江门工作生活的人们将会迎来更多创业创新机遇,城市对人才的吸引力将会越来越强。

  魅力

  以优质服务打动人才

  城市之大,非大楼之大,是有容乃大。如果说,产业结构升级为更多人才提供了干事创业的平台;那么,不断优化的人才政策与城市品质,则让人们实现了真正的安居乐业。

  去年,江门陆续出台文件,优化户口迁移政策,创新人口管理,促进在江门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2018年,江门户籍人口达到398.91 万人,增量达到2.54万人。

  而今年实施的《江门市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实施方案》(下称《实施方案》)放宽亲属投靠入户、人才引进入户、稳定居住就业创业入户、大中专院校(含技工学校)毕业生入户的范围和条件,并取消积分制入户和投资入户。《实施方案》明确,非江门市籍的居民具有初级职称即可入户江门。《实施方案》实施两月,已吸引近3000人落户。

  除了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外,江门也在不断优化人才服务,以优质服务打动人才。近年来,江门建立实施了《市领导联系高层次人才制度》,实施高层次人才“人才绿卡”制度,创新“人才管家”服务,实施了人才政策待遇兑现承诺制,加快人才政策兑现落地。

  搭建更加有利于人才成长的交流对接平台是江门一项重要的人才服务。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的医学博士李鹏飞说,来到江门工作后,有关部门经常定期组织一些论坛、座谈会和沙龙,邀请许多高层次人才参加,让他打开了眼界,收获满满。“这让我们能与各行各业的高层次人才交流碰撞,激发创新活力,每次都有收获”。李鹏飞说。

  另一方面,江门也积极深化职称制度改革,印发《江门市深化职称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创新打通高技能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发展通道,以业绩、成果为导向完善职称认定评价机制,推动职称评审社会化,减少学历、论文等门槛对技能人才申报职称的限制。

  城市品质的提升也是江门常住人口增加的因素之一。去年,江门投入224.18亿元开展城市品质提升“八大行动”(含新区建设),完成了一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开展道路“白改黑”、旧建筑外立面改造、公园“拆围透绿”、社区综合整治,城市面貌焕然一新。

  南方网全媒体记者 戴惠甜

编辑:何柏梅
回到首页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