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蛰已过,万物新生。在清远市农村广袤的土地上,机器轰鸣作业,农民忙碌的身影随处可见,一幅春耕图已然铺开。
清远作为省农业大市,农村人口271万,占全市总人口的66%,耕地保有量438.73万亩。近年来,清远把保障粮食安全放在突出位置来抓,层层压实责任,大力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粮食种植面积和产量始终保持稳定。
2022年,清远通过建立粮食生产保障联席会议制度,签发《粮食生产工作督查令》,压实各级党委、政府主要领导第一责任人职责。清远提出,将以打造丝苗米等五个百亿级农业产业为抓手,促进粮食增产增收、优质优价,当好大湾区“米袋子”,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和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
荒山变良田▶▷
粮食生产能力不断提升
走进连南瑶族自治县大坪镇军寮村,层层叠叠、错落有致的千亩梯田映入眼帘,每到收获时节,金黄一片,稻香扑鼻,吸引不少游客前来参观。
可就在几年前,军寮村还是另一幅光景。从2018年开始,村民房瑶冷三尔带领村中留守的妇女,把荒了十几年的800亩土地开垦成良田,并带动周边600多户村民实现种稻增收致富。2021年,房瑶冷三尔获评“全国粮食生产先进个人(粮食生产者)”称号。
“现在全村的种稻面积超过3000亩,去年产出1200多吨稻谷,每户增收约2万—3万元。今年,我们计划再开荒500亩地进行复耕复种。”房瑶冷三尔说。
军寮村是清远市大力推进撂荒耕地复耕复种的一个缩影。2021年,清远将撂荒耕地复耕复种工作列入市委12项重点督办事项。同步采取加强组织建设部署、摸清底数分类推进、多渠道筹集扶持资金、压实责任严格监督、广泛宣传营造氛围“五大措施”全力推进撂荒耕地复耕复种,实现复耕复种撂荒耕地14.26万亩,超额完成广东省下达任务。
依托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广清接合片区建设、农村“三块地”改革等有力探索,清远用好体制机制、标准示范、融资渠道、创新实践、保质提标、建后管护“六驾马车”,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全市共建高标准农田建设107万亩。在高标准农田建设综合评价中,清远市连续两个年度排在全省前列。
多措并举之下,清远粮食生产能力和粮食安全水平不断提升。近五年,清远市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均获得良好以上等次,其中,2020年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被省定为优秀等次。2021年完成粮食种植面积225.71万亩任务,全年粮食总产量73.36万吨。
借力借脑▶▷
推动粮食产业强链补链延链
清远大力引进中国工程院院士赵春江、罗锡文、傅廷栋等农业院士团队,与华南农业大学、省农科院等专业团队建立合作关系,强化科技支撑,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加强农技服务下乡和高素质农民培训,实现“藏粮于技”。
“现已引进深圳工业设计协会为清远丝苗米产业把脉,制定产业建设规划和施工图。”清远市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清远积极与省供销合作社合作,打造百亿产值的丝苗米产业,将于近期进行丝苗米产业集群首批示范基地授牌。接下来,还将与广东恒建公司共同设立30亿元的农业产业发展基金,为产业发展提供保障资金,并将通过强链补链延链,形成综合性的粮油供应区和保障区,构建完善的丝苗米产业体系。
同时,清远还与广州商旅集团对接,谋划打造广清粮油食品产业园。全力促进农产品生产加工专业化、组织化、集聚化发展,加快补齐农业育种、生产、加工、仓储、流通等环节的短板。
打造五个百亿产业▶▷
提高粮食附加值和农民收入
推进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建设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着力点。数据显示,清远2021年水稻种植面积184.26万亩,其中丝苗米种植面积152万亩。近年投入超6亿元,高质量建设连山县丝苗米、连南瑶族自治县稻鱼茶和阳山县丝苗米3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
“这里空气清新,生态条件优越,种出来的丝苗米品质有保障。”连山县民族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谭裕林告诉记者,作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连山丝苗米近年来种植面积不断增加,但价格仍比较低。
为解决农产品“增产不增收、优质不优价”问题,今年年初,清远提出将围绕连州菜心、清远鸡、英德红茶、丝苗米、麻竹笋等打造五个百亿产值产业,打响清远农业品牌,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民的收入。
另外,为落实“长牙齿”的耕地保护硬措施,实行耕地保护党政同责,严守耕地红线,清远市下发了《清远市撂荒耕地专项整治2022—2023年行动方案》,力争2023年底全市所有可复耕撂荒耕地实现全面复耕。同时,启动清远市耕地利用促进条例立法工作,预计今年内可出台实施,持续加强清远耕地种植用途的有效管控。
南方日报记者 邓文燕 魏金锋 张锦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