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江安铺镇坐落于雷州半岛九洲江下游,广东四大古镇之一、全国特色小镇。廉江市人民法院安铺人民法庭负责管辖安铺镇、横山镇、营仔镇3个镇及晨光农场的一审民事案件,守卫着这座古镇的和谐与稳定。
近年来,安铺法庭充分履行审判职责,积极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实施,2018年获评“省级青年文明号”,被省法院记集体二等功,2020年荣获全国法院先进集体。
服务大局 助力古镇焕发新生
2017年11月,安铺九洲江畔一宗7000平方米的土地纠纷牵动人心,案件事关当地政府“特色小镇”“一河两岸”利民项目建设、拥有所有权却拿不到土地的信用社、占地经营养猪场多年不愿搬迁的养猪户,如何化解矛盾,实现三方共赢?
安铺法庭受理该案后,厘清了各方背后的难处。信用社为了合理开发使用土地,请求返还土地和占用租金,但养猪户前期曾投入大量资金重修养猪厂,因此拒绝搬迁。安铺法庭积极寻求“共赢”之策,争取当地政府支持,引入第三方公司开发利用土地,与信用社签订租赁合同,并同意向养猪户支付10万元作为搬迁补偿款。最终养猪户承诺搬迁,信用社也放弃了对养猪户的租金追讨。双方握手言和,利民项目也得以顺利推进。
随着经济的发展,安铺镇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不断增加,大量经济纠纷也随之而来。如何发挥司法审判职能服务当地发展,是摆在安铺法庭面前的重要课题。
2021年4月22日,2名辣椒种植户因收购商不支付辣椒款,召集10余名村民对收购商进行围堵。警方到场后,联系了安铺法庭共同寻求解决之策。
虽然纠纷尚未诉至法院,若不及时处理,冲突可能进一步升级。加上事关农户生计,处理不好可能会打击行业信心,不利于当地经济发展。庭长徐小新与双方面对面谈,耐心细致地做工作,他提出了折中之策,让双方先现场支付部分款项,余款则协议指定日期补齐。
近年来,安铺法庭年均办理民商事案件200余件,保持着“无一错案、无一超审限、无一申诉上访”的佳绩,已成为古镇旅游和招商引资的“法治名片”。
织网借力 厚植“古镇枫桥”经验
古语有云:“乡田同井,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则百姓亲睦。”邻里和谐,是社会和谐的重要因子。作为一名小镇法官,徐小新体会到在小镇办案不仅要实现“案结事了”,更要实现“人和”。
自2013年以来,安铺法庭先后探索出“面对面”“背靠背”“送达调解同步”等调解方法,搭建起“诉源治理工作站”“小新调解工作室”等多元化解纠纷平台,最大限度地在诉前防范、在诉讼中引导化解矛盾纠纷。
2021年1月,年过六旬的岑某骑摩托车经过某路段时,掉进正在施工的排污沟内,导致受伤住院。岑某多次找排污沟施工方赔偿,但双方无法就赔偿金额达成一致意见。后来岑某来到安铺镇诉源治理工作站寻求帮助,工作人员邀请施工方代表到工作站进行调解。最终双方达成协议,施工方代表当场赔偿岑某1.48万元。
“积极化解当事人的矛盾,真正解决当事人的困难,比一纸判决更重要。”这是安铺法庭干警们的工作准则。诉源治理工作站自成立以来,共受理各类纠纷84件214人次,答疑64件。
移动办案
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家住夏插村的莫叔,责任田被同村的莫某喜强占多年,多次交涉无果后到安铺法庭起诉。
安铺镇田地广袤,类似非法强占土地的纠纷,并不少见。为实现社会效果、法律效果相统一,安铺法庭决定通过巡回审判的方式,把庭审搬到夏插村委会门前,邻村的村长和村民们纷纷前来旁听。
审判团队在审判车内搭起了简易的“审判庭”,徐小新为当事人和旁听村民讲解了大量有关物权法和涉农田保护的法律规定。该案判决莫某喜归还责任田给莫叔管理、使用。这场家门口的庭审,给村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法治课。
为了进一步延伸司法工作的触角,更好地服务辖区群众,安铺法庭积极探索田间法庭、校园法庭、村舍法庭等移动办案方式,不但减少群众诉累,还提升了审判工作的透明度,增进了群众对法院工作的了解,受到辖区群众的高度评价。
圩日普法
将法治种子播撒到古镇每一个角落
赶圩,是安铺的民俗之一。每逢圩日,镇上人头涌涌好不热闹,人来人往的集市旁,安铺法庭干警挂起“民法典解读”的醒目横幅,现场开展民法典讲解活动,吸引着赶圩群众驻足观看。
安铺镇居民居住分散,为使普法效果最大化,安铺法庭紧密结合圩日民俗,探索了“赶圩普法处纠”的工作方式。
“法官不是什么官,而是连接法律与民众的桥梁。”安铺法庭干警在工作之余,常常到古镇走街串巷,刷刷脸、唠家常,拉近与群众的关系,解答群众关心的法律问题,让法律知识走进群众身边、法治观念融入群众生活,引导群众知法、守法、学法、用法。
学校、企业、村舍……这些年来,安铺法庭干警普法的足迹走遍了古镇的每个角落,用心用情用力践行“司法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