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广州 深圳 珠海 汕头 佛山 韶关 河源 梅州 惠州 汕尾 东莞 中山 江门 阳江 湛江 茂名 肇庆 清远 潮州 揭阳 云浮

加快建设创新发展先行区,《珠海经济特区科技创新促进条例》3.0版本月正式实施

政策升级背后的特区创新路

2021-08-19 13:08 来源:南方日报 沈梦怡 吴枫

  在珠海,创新是关键词,也是高频词。这座在20世纪90年代曾因“科技重奖”享誉全国的城市,再次发出了科技创新的强音。

  今年8月,历时一年多完成二次修订的《珠海经济特区科技创新促进条例》(下称《条例》)正式开始实施。这是珠海第一部促进科技创新的综合性地方法规,自2011年1月1日起实施,于2016年7月完成第一次修订。

  以科技创新全链条为主线,通过用好用足经济特区立法权,3.0版本的《条例》在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开创了多个“全国率先”,进一步展示了珠海破除科技创新发展体制机制障碍,加快建设创新发展先行区的决心。

  而从率先实施“科技重奖”到二次修订《条例》,政策有延续、更有创新,背后则彰显了特区科技创新生态路径的探索与迭代。

  南方日报记者 沈梦怡 见习记者 吴枫

  ●创新机制

  完善科技创新的长效激励措施

  提及珠海,20世纪90年代曾轰动一时的“科技重奖”是绕不开的话题。

  1992年3月,珠海在全国开重奖科技人员先河,对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实行包括轿车、住房等资源在内的百万元重奖。“科技重奖神话”一时成为国内外关注中国科技体制改革的聚焦点,也书写了我国人才激励机制改革新篇章。

  在“科技重奖”的激励下,一大批优秀人才和项目纷至沓来。远光软件、丽珠医药、金山软件……这些珠海各行各业的龙头企业,都曾是科技重奖的受益者。

  “‘科技重奖’政策在全国关注度都非常高,我回老家,老家人都知道我是特等奖获得者,很自豪的!”第三届珠海科技重奖特等奖首席获奖人、远光软件创始人陈利浩对记者感慨道:“珠海有两个选择特别正确,一是坚持科技引领的定位,二是走了生态文明发展道路。”

  据原珠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卓家伦回忆,从1992年至2003年,珠海共颁出9次百万科技重奖,有31个科技项目的突出贡献者获得重奖;18位科技人员开上市政府奖励的奥迪小汽车,23套住宅落在首席获奖者的名下;奖金最高曾达657万元,首席获奖者得328万元。

  但客观而言,随着各地科技创新奖补政策的陆续跟进,后期珠海“重奖”的轰动效应已经逐渐消退。由此,伴随着国家科技奖励体制改革的步伐,珠海“科技重奖”也就此退出了历史舞台。

  “但‘科技重奖’的精神和思路一直被传承了下来。”卓家伦强调,科技创新是一项系统工程,在科技重奖之后,珠海便开始着手制定政策体系,希望能持续增强对人才的吸引力,让先进的技术成果能够在珠海不断涌现,进一步完善发展科学技术的环境。

  1999年,珠海审议通过《珠海市技术成果入股与提成条例》,在全国率先以地方法规的形式明确规定了科学技术成果可以作为生产要素入股,吸引了一大批科技人才来珠海创业。

  2000年初,大学毕业不久的邓翔来珠海创业,正是被刚刚施行的《珠海市技术成果入股与提成条例》所吸引。“条例明确科技人员最高可以占到35%的股权,对于我们这些有技术、没资金的年轻人来说是利好消息。”派诺科技总裁邓翔说。如今,他创立的派诺科技已成为国内电网需求侧管理领域的“单打冠军”。

  2011年,《珠海经济特区科技创新促进条例》正式出台,作为珠海第一部促进科技创新的综合性地方法规,为科技体系建设提供全方位法律保障。

  2016年,珠海首次系统修订《珠海经济特区科技创新促进条例》,对科技创新体系建设进行了全面加强,特别是对创新收益分配环节作出了重要调整。

  2020年,珠海出台《珠海市珠港澳科技创新合作项目管理办法》,成为全国首个从市级层面支持港澳科技创新合作的政策。

  今年,在历时一年多的调研论证后,《珠海经济特区科技创新促进条例》完成二次全面系统修订,从现行6章45条,调整为9章83条,为科技创新搭建起了更健全的体系框架。

  其中,《条例》充分运用经济特区立法权,特别提出,市政府设立科学技术奖,旨在重新擦亮“科技重奖”品牌。

  “这体现了珠海政府敢为天下先的创新魄力,希望未来能够吸引更多优秀的创新企业和人才落户珠海。”珠高电气检测有限公司总经理钟高说,“作为一家数字驱动型的能源服务企业,在‘双碳’背景下,公司也将继续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力度,结合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为新能源行业客户提供高质量的电力安全性、可靠性服务。”

  ●集聚要素

  十年间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增长超10倍

  《条例》的落实效果,最终要靠创新成果及创新要素的集聚度来检验。

  一组数据,看2011年到2016年再到2021年,《条例》迭代的十年间,珠海科技创新生态发生的变化。

  ——R&D(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增长近一倍。

  公开数据显示:2010年,珠海R&D经费支出21.05亿元,占全市GDP比重1.7%;2016年珠海R&D经费支出55.23亿元,占GDP比重2.25%;2020年全市R&D经费支出109.68亿元,占GDP比重提高到3.15%。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增长超10倍。

  2010年底,珠海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96家,高新技术产品产值达1278.8亿元;2016年底,珠海拥有高新技术企业787家,高新技术产品产值达2446.6亿元。

  截至2020年底,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2203家,高新技术企业规上工业增加值占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62.8%,成为支撑引领珠海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此外,珠海拥有省级、市级创新创业团队86个,市级院士工作站11家。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93.9件,位居全省第二。

  据首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联合发布的《中国城市科技创新发展报告2020》显示,珠海在全国289个城市的科技创新发展指数排名第11位,在广东省内排名第3,仅次于广州、深圳。在全国270个地级城市中排名第2位,仅次于苏州。

  但珠海科技创新的短板也不容回避。

  珠海市科技创新局局长王雷坦言,目前,珠海科技创新还存一些问题,包括创新总体规模较小,科技基础设施缺乏,创新平台数量偏少,科技金融、人才等服务支撑能力不强,创新的体制机制仍有待优化等。

  “接下来,我们将进一步深化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为创新驱动发展提供制度保障。”王雷表示,珠海将继续深入推进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完善科技评价机制和科技激励制度,建立财政科技资金绩效分类考核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对直接用于支持企业研发的财政资金以及用于基础研究、平台建设的财政资金等实行分类考核。

  同时,珠海还将不断优化科技项目管理运行机制:以“揭榜挂帅”等制度为重点改进科技项目组织管理方式;推进科技系统“放管服”改革,精简优化科研项目过程管理,创新改革项目评审组织模式、专家评审制度,包括在全国创新采取承诺制,候补制的方式;健全科研资金跨境使用、科技成果跨境转移转化、高层次人才跨境流动等机制,加强科技创新合作尤其是港澳的交流合作,推动全球高端资源在珠海集聚等。

  ●呼唤龙头

  关键产业领域期待更多“珠海声音”

  “选择回归珠海创业,一方面是对城市有感情;另一方面珠海是一个比较前沿的城市,适合做研发,政策支持和产业支持都比较好。”珠海金智维信息科技有限公司CEO廖万里对记者说。

  2016年,辗转北京、广州、深圳工作10余年后,廖万里选择回到职业生涯的起点——珠海,在金融科技领域深耕细作。短短几年时间内,这家专注企业级RPA技术的人工智能公司,已成为细分领域的“领头羊”。签约客户超过400家,其中金融机构客户接近300家。

  “在珠海最大的难点还是招人。我们的解决方案一是广泛宣传珠海的宜居环境,二是在异地设立研发机构。但珠海的好处是,只要人来了,基本都比较稳定,愿意留在珠海。”廖万里说。

  今年7月,金智维宣布完成由高瓴创投领投,启明创投、琥珀资本、珠海科创投、君盛投资、太和基金跟投的逾2亿元B轮融资。据透露,B轮融资将主要用于进一步推动渠道生态和AI技术合作生态的建设,以巩固其在国内RPA赛道的优势。

  金智维也是珠海重点培育的创新型企业之一,成功进入了2020年度珠海市培育引进高成长创新型企业(独角兽企业)培育库。

  “珠海的营商环境和创新氛围在持续优化,但总体来看,独角兽企业、优质科技企业数量仍然偏少。”廖万里称,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整座城市的科技创新氛围。

  这是珠海科技创新近年来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领军企业偏少,导致关键产业领域缺乏“珠海声音”。

  今年,珠海共有40家企业进入独角兽企业培育库,其中还包括7家外地引进企业。独角兽企业仅3家,分别是珠海碳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珠海恩捷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以及今年新晋级的珠海冠宇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从行业分布来看,入库企业中,生物医药和大健康(含高端医疗器械)产业领域企业13家、新一代信息技术(含集成电路、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区块链)产业领域企业13家、智能装备(含先进装备制造业)产业领域企业6家、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车产业领域企业2家、航空航天产业领域企业2家,以及新材料、现代物流、金融科技、人工智能产业领域企业各1家。

  如何聚焦珠海重点发展产业,培育壮大更多具有行业引领地位的创新型企业,在全球科技产业变革中发出更多“珠海声音”,将成为珠海下一步工作的重点。

  “我们正在修订新一轮的促进科技型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王雷表示,珠海将围绕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培育企业—技术先进服务企业—高成长创新型(独角兽)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的企业发展全链条,部署科技创新资源,围绕颠覆性技术领域、新兴支柱产业领域,有重点的培养和发展一批具有创新引领和示范带动作用的高新技术企业。

  ■相关

  科技攻关探索实行揭榜挂帅制

  充分运用经济特区立法权,部分条款内容属全国率先

  《珠海经济特区科技创新促进条例》(下称《条例》)是珠海第一部促进科技创新的综合性地方法规,是珠海科技创新方面的“基本法”。本次修订后,《条例》从现行6章45条,调整为9章83条。

  秉承“最宽松的创新环境、最普惠公平的扶持政策、最有力的保障措施”理念,《条例》就促进自主创新、优化制度环境等提出创新举措,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了强有力的法治保障,其中部分政策实现了“全国率先”。

  1.将科技创新投入作为财政支出重点予以保障

  今年3月,广东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支持珠海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化经济特区的意见》,赋予了珠海建设创新发展先行区的战略定位。

  珠海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武林表示,《条例》的全面修订,是珠海将改革举措转化为制度安排的重要立法活动,有助于破解制约创新的制度瓶颈,通过制度创新推动科技创新,把制度优势转化为制度效能。

  其中,总则部分明确规定将科技创新投入作为财政支出重点予以保障,加强全市科技资金统筹管理。同时增加了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内容,规定市、区政府应当积极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深化区域合作,加快广珠澳科技创新走廊建设。

  更加注重提升科技创新策源能力,《条例》鲜明地提出要加强基础研究和技术创新。

  在资金投入方面,要建立财政投入和社会资金投入相结合的基础研究投入保障机制;载体建设方面,要推进建设国家实验室、广东省实验室、国家和省重点实验室、粤港澳联合实验室等基础研究平台,推动港澳地区国家重点实验室在珠海设立分支机构。

  2.通过赋权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率

  《条例》对“技术创新”部分也做了较大幅度的修订。特别提出要创新科技攻关管理方式,探索实行“揭榜挂帅”等竞争性科技项目组织实施方式。

  聚焦提升产业创新能力,《条例》支持领军企业组建创新联盟等创新联合体,加强共性技术平台建设,推动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培育和建设投资主体多元化、管理制度现代化、运行机制市场化、用人机制灵活化的新型研发机构。

  与其他城市相比,此次珠海在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机制方面,也做出了许多创新。

  “主要是通过赋权、应用等方式提高成果转化效率。”珠海市科技创新局局长王雷介绍,一方面是赋权,赋予科技成果完成人或者团队科技成果所有权或者长期使用权,将对科技人员的激励由“先转化后奖励”变为“先赋权后转化”,充分调动科技人员的创造性和积极性;赋予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科技成果转化自主权,不需要报主管部门、财政部门审批或者备案。

  另一方面是应用,支持创新产品通过首购、订购等方式推广、示范和应用;支持在社会民生等领域应用新技术、新模式、新产品,加大应用场景开放力度。

  3.明确市政府设立科学技术奖

  修订后的《条例》也更加注重促进创新要素集聚和支撑,通过优化知识产权、人才、金融等资源配置,为科技创新提供更有力的要素支撑。

  其中,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条例》提出,要培育知识产权评估机构;设立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补偿基金,支持金融机构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业务;推动知识产权证券化;建立知识产权分析评议制度,完善风险预警和应急机制,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等。

  在科技金融和科技人才方面,《条例》提出,要优化政府金融服务,建立科技企业投融资服务平台,建设科技创新基金体系,健全科技信贷风险补偿机制,完善金融对科技创新的支持体系;建立健全人才培养、引进、使用、流动、评价机制,完善人才优惠政策,实施科技创新人才培养计划,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人才创新高地。

  “20世纪90年代初珠海在全国开‘科技重奖’先河,形成了独具珠海特色的科技奖励体制。此次修订也更加注重改革创新营造良好创新生态。”王雷介绍,《条例》明确设立科学技术奖,塑造“科技重奖”品牌。

  同时,率先提出建立科技创新容错机制;明确赋予经费管理使用自主权、简化项目申报和过程管理等制度安排;探索实施财政科研经费包干制、负面清单制度;实施科技计划绩效分类评价制度等多项改革措施,为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全面优化创新生态提供法治保障。

编辑:杨格
回到首页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