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们,今天是腊月二十八,广东俗语称‘年廿八,洗邋遢’,我们再来巡一次江尾支涌,看看是否比上周更干净了一些。”22日下午,在广州增滘小学江北校区,增滘小学校长兼荔湾区“民间河长”吴建华向围着她的6名“民间小河长”说明巡河任务。
在交代完注意事项后,吴建华带领着6名学生以及1名前来陪同的家长出发,沿着江尾支涌巡河。观察、测水质、记录河涌景象……记者跟随这些热心的“民间河长”,体验他们志愿护河行动的全过程。
广州市荔湾区河长办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仅荔湾区就聘请了8名“民间大河长”和50名“民间小河长”,“小河长”分别来自汇龙小学和增滘小学。
在广东,随着河长制的日益深入实施,一批批党员河长、企业河长、巾帼河长、华侨河长等“民间河长”以及“护水骑兵”、龙舟护河巡逻队等各种民间志愿护河力量纷纷涌现,去年来全省共开展巡河护河志愿活动4196场。他们正成为官方河长的左臂右膀,推动社会参与治水护河的氛围日益浓厚。
“小手拉大手”:
测水质见证河涌告别黑臭
江尾支涌就在学校附近,吴建华说,每个学期都会组织“民间小河长”巡河,大多是利用托管课的时间。“学校一共有12名‘民间小河长’,虽然年关将至,这次巡河还有住在附近的6位小河长热心参与进来。”
6名学生来自不同年级,但都统一身穿校服,戴红领巾,还有一条印着“广州荔湾区民间河长”的黄色绶带。其中的唯一男生是六年级的董欣晖,他说从2017年学校开始招揽“民间河长”时,就已成为其中一员,现在已经是学校的“元老级”小河长了。
“我爸从没体验过巡河,这次趁他放假在家,我特意让他过来陪我。”说到这点,董欣晖露出了得意的笑容。
来到江尾支涌附近,董欣晖的父亲按照儿子的“要求”,用带来的水桶装了一部分河水,然后放在6名小河长面前,董欣晖则在这段时间组装便携式溶解氧分析仪,组装完成后,另一名小河长把设备的探头放进水中。
“右下角的23.1℃表示水温,中心的7.4mg/L则是溶解氧含量,常温常压下,纯净水的溶解氧含量是9.0mg/L,所以水质还是算不错的。”董欣晖熟练地介绍着相关情况,他说,水体黑臭主要是水体缺氧造成的,当溶解氧大于6mg/l时,有机物降解和氨氧化速率显著提高,水体开始有自净能力。
四年级的杜沁颖是增滘村村民,周末早上,她都会与爱好锻炼的父亲一起沿河跑步。“之前河水很臭,我们都会尽量远离河流,所以我知道学校的小河长有空余名额的时候就立即报名了。”杜沁颖开心地说,现在跑步,基本闻不到臭味,自豪感油然而生。
水文化进校园
趣味课堂向社会宣传治水护水
小河长们上周巡河,曾在一处地方驻足,从各个角度画出河涌的景象。四年级的钤弈涵拿着上周画的图,带领记者走到相应的位置。“在这里能看到桃树,还有校长为了保护我们安全而呼吁相关部门建设的护栏。”钤弈涵指着画说,她把河水画成绿绿的,是因为觉得还能有提升空间,不过相比去年5月来说,已经好转很多了。
结束巡河后,吴建华趁着家长来接孩子的时机,突然提议做个亲子互动——让牙签变身小星星。“这个实验主要是利用水的张力,简单易操作,学了过年也能给其他朋友炫技。”
吴建华找来5根两边都是尖端的牙签,分别对折后放在小盘子里围成一圈,每根牙签的两端向外,指向不同方向,然后往中间的空心部分进行滴水,过了几分钟,水的张力把牙签撑开,形成一个张开的五角星,并且由于水的黏性,把盘子倒过来,五角星也不会掉下去。▶▷不想看文字的小伙伴,文末有彩蛋哦~
吴建华认为,这是寓教于乐的活动,从担任增滘小学的校长以来,她就决定以“水文化”作为学校特色,因此会设置与水有关的趣味知识课堂、主题活动、探究活动等,让全校学生参与进来。“这两年学校独创了运动会上的水陆火炬传递仪式,去年进行直播,关注人数达到1.2万,也算是我这个‘民间河长’向社会宣传治水、护水的方式了。”
荔湾区河长办相关负责人介绍,“民间河长”可以弥补官方河长的时间空隙,利用周末、节假日等时间进行巡河。若发现河涌管理问题,“民间河长”立即在微信群内反映情况,对巡查中发现的问题,河长办统一收集整理,并负责跟踪监督有关建议意见的落实,确保治理工作落到实处。
在广东,“民间河长”的志愿护河行动正在蓬勃发展。去年以来,全省共开展巡河护河志愿活动4196场,组建护河志愿队伍1505支,建立护河志愿阵地135个。其中,在广东志愿者网“i志愿”平台注册的护河志愿者人数达10.5万人,累计服务时数43万小时。
南方日报见习记者 黄鸿基